您好,欢迎访问黄河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 / 教工 / 高考考生 / 中考考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管理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党政学工办 -> 党旗飘扬 -> 正文

赓续前行 奋楫争先 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发布日期:2021-05-17  来源:   点击量: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习近平

“经历即教育,体验即成长。”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5月8日到5月11日,根据黄河科技学院党委“学党史、强信念、育新人”主题教育安排,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由“老中青”三代党员、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学习小组赶赴上海,开启了以“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在紧张繁忙的行程中,学员们穿行在梧桐树下,走进弄堂深处,打卡红色圣地,追寻先辈足迹。通过实地参观访问,聆听红色故事,感悟革命精神,深刻和全面地了解了党的百年发展史,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斗实现民族独立的伟大征程。一幢幢饱经沧桑又充满人间烟火的红色建筑,一张张泛黄照片上掩饰不住的坚定和纯真的面庞,一场场声光电还原的珍贵历史场景——这种“讲得出故事、悟得了情怀、触得到灵魂”的沉浸式红色体验鲜活而生动、真实又震撼。学员们通过一站站红色之行、信仰之旅,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根基,更坚定了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的理想信念,激发了担当时代责任和伟大使命的勇气和力量。百年恰风华,党史的那头连着一代代革命先辈的矢志奋斗,党史的这头通向一个个蓬勃向上的黄科人的梦想。学员们表示,要赓续前行、奋楫争先,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在党史中寻找时空激荡的信仰共鸣,在实干中书写鲲鹏击浪的多彩华章,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为开创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新局面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梦想启航的地方、承载初心的地方、传递初心的课堂。

上海兴业路76号,一幢青红砖墙的石库门小楼。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在一大会址纪念馆,这间只有18平方米的小小客厅,见证了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相距不过1.3公里,绿树掩映着一幢始建于1915年的石库门老建筑。厚重的黑漆大门、敞亮的客堂间以及90多年前的老陈设,讲述着它们曾经历的风雨历程。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党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制定第一部党章,与党的一大共同完成党的创建任务。

毛泽东旧居陈列馆,1924年31岁的毛主席携家眷居住在甲秀里。这是一幢石库门房子,有天井、客堂、前楼和厢房等,在这里我们感悟一张“不完整的全家福”的震撼、一张倾注杨开慧真挚感情的手稿、一捧来自毛岸英牺牲地的黄土.....

一条条有历史的马路,一处处有故事的建筑,串点成线,带领学员走进峥嵘岁月。多样化的展览、活动、党课等形式,成为一个初心大课堂。在二大旧址集体重温入党誓词之后,艺术工程系支部书记白跃伟感慨地说:这种以现场教学、在线党课、情景党课、电影党课、入党宣誓等为构架的“初心”教育课程提供更丰富、多元、有时代感的表达,让红色文化更加“走心”。




“此次会议之后,我党已由小团体而转入真正的党的时期了。”  ——中共四大代表彭述之

1925年1月11日,一个寒风呼啸的午后,上海闸北淞沪铁路附近一条逼仄的弄堂内,在三张八仙桌拼接成的会议桌旁,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秘密举行。大会出席代表有20人,其中有表决权的代表14人,他们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中共四大,是在工人运动逐渐恢复、农民运动日益兴起、全国革命形势迅速高涨的形势下,为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而召开的一次大会。这次大会依据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针对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和一系列方针措施,使党的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党的理论建设取得新突破

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所以,民主革命“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华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正是党的四大统一了全党在领导权问题上的思想,党中央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具体应用了这些思想和政策方针,才有工人运动的重大发展,才有了以“五卅”运动为标志的全国反帝运动的掀起,拉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二、重视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建设群众性的政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大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在大会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中把党的组织问题提高到“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的高度。为了强固党的基础,并有利于扩大党的力量,中共四大又对党章进行了两个重大修改,一是将党的基层组织由党小组改为党支部,二是将原来章程上“有五人以上可组织一小组”,改为“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明确规定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体现了对支部地位与作用的重视,其对党的建设的影响深远,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三,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入党。第四,加强中央组织部。第五,组织党团。重视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中共四大的一个重要特色,其关于组织工作的决定,对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突出强调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党的宣传工作的发动

大会通过了《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鉴于以往“党中政治教育做得极少”的弱点,《议决案》强调了党内教育的重点有三项:1.理论教育。“没有革命的理论,即没有革命的运动。”2.政策教育。3.思想教育。为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中央设立专门的宣传部负责宣传工作;加强编译工作,在中宣部下设立中央编译委员会;办好党报党刊,使之成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重要宣传阵地;设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会或其他临时的讲演讨论会,以扩大共产主义运动。

四、决定加强中央机关建设,选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为加强中央领导机关建设,理顺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四大修改党章,将“委员长”改为书记。”这其中重要变化有三:第一,将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职称改为“总书记”,将原各级执委会委员长改称“书记”。中央总书记的职位从四大起正式设立,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将“总书记”规定为中央委员会最高领导人的职务。中央各相关机关的设立和健全,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奠定了强有力的组织基础。

1925年1月中共四大的召开,开创了党的建设的新局面。党的队伍迅速壮大,成为“真正群众的党”。党的四大后,在革命斗争的高潮中,党的队伍在大革命后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党员人数,在1925年四大时还不足1000人,到同年10月就增加到3000人,到1926年已发展到18000多人,而到1927年更猛增到近60000人。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党员人数增加了近60倍,是中共历史上党员人数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时,党的政治影响比数量的增加更快,280万工人与900余万农民已经组织起来。中共四大也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宣传性的政治小团体发展转变为真正的群众性政党的重要转折点。此外,中共四大确立的“三人以上成立一支部”的组织原则也沿用至今。

因为四大纪念馆还在装修改造,校领导陈勇民和分党委书记李萍带领学员们辗转奔波、多方打听,耗时两个多小时,才在一个街角找到了四大会议旧址的纪念碑。在人潮涌动、喧闹嘈杂的街头,职院分党委在这里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分党委扩大会。分党委书记李萍动情地说:今天站在这里,我非常的激动。星转斗移、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画面渐行渐远。我们在感恩英烈,感怀幸福生活的同时,不会也不应忘记那曾令人荡气回肠、慷慨悲歌的昨天。我们接过革命先辈手中的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担负起的,不仅仅是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要志存高远,做任何困难艰险和利益诱惑中永不溃败的中流砥柱柱;牢记宗旨,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此次红色之旅,升华思想认识、涵养初心使命,学习继承中共四大精神,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铁有痕铸党魂、固本强基筑堡垒。”

教务办党员焦军宁在分享中说:中共四大是我们党由弱至强、星火燎原的重要标志,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勇于开拓、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学习和传承革命先辈坚定的信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优异的成绩,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教育强国做出贡献。行政办党员郭汝奇说:通过学习四大精神,我了解到中共四大会议的一项重要成就是“顶天立地”“地”,是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天”,是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党的最高领导人由委员长改称为“总书记”,把各级党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改称为“书记”,把党的基本组织由“组”改为“支部”。从高高在上的委员长变成服务民众的书记,称呼的转变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作为支部委员,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应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  ——血染龙华的革命烈士陈乔年

走进龙华烈士陵园的大门,两边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学员们放慢脚步,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广场中央那块江泽民题词——“丹心碧血为人民”的纪念碑前,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全体肃立、默哀,向烈士纪念碑行三鞠躬礼。然后参观了龙华烈士纪念馆各主题展厅。这里面有龙华二十四烈士、捍卫工人利益的顾正红、翻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殷夫、誉为最有希望女作家的冯铿、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原型的李白、惨遭活埋的爱国志士黄竞武、上海最后牺牲的地下党员且年仅20岁的陈仲信。

年轻的学生党员发展对象马洛洛朗读着一位革命烈士所写的诗词——“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围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他说:英烈们来自五湖四海,对革命却一样的忠诚,他们正值风华正茂,却用热血挥洒了青春,他们大多在英年牺牲,却也为此得到了永生。我们作为新一代将在前人用鲜血铺就的路上铸就属于我们的辉煌。最后他在留言卡上写道: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学前教育系支部书记朱晓洁说:看完展览,我对“丹心碧血为人民”这几个大字有了更深的了解,心头涌上来的是一种更为复杂和沉重的感情。是啊,这里的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们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将像烈士幕前的长明火一样永远燃烧在每一个人心中。发扬革命烈士精神不只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这些人不断地努力实践,而这条路也会很长很长,需要我们永远地坚持下去。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董必武红船题词

5月10日,学员们来到了浙江嘉兴,参观仰慕已久的南湖红船。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而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因此被称之为红船精神。

“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校领导陈勇民站在红船边上,面对久久不愿离去的年轻党员们,深情地说:“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红船领航一百年,搏风击浪一帆悬。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南湖启航,多少探索、多少奋斗、多少牺牲、风雨兼程、乘风破浪,开辟了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航道。一个哲学家说过:船不是人造的,事实上,船是由大海造成的。对于党的红船而言,这个“大海”就是人民——四万万中国人民——为奴隶、为牛马、为羔羊,听人驱使、任人割宰。山河啜泣、民众悲苦、民族危亡之际,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走到历史前台,肩负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韩树栋老师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献词中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看着水面上穿梭不停的船只,韩老师感慨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有一个把人民利益书写于党章、宣示于誓词、贯彻于行动的政党,才能赢得人民支持,拥有最强大的生命力。




“为国杀敌,革命军人之素志也……为国当不能顾家”  ——谢晋元给妻子遗书

学员们还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淞沪抗战纪念馆和四行仓库。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其中,四行仓库成为现在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四行仓库为法式建筑,楼高6层,钢筋水泥浇筑框架,花岗岩条石砌墙,异常坚固。河对岸便是公共租界。四行仓库西面外墙上的累累弹痕和十几个大墙洞,显然重型火炮多次射击而造成的,此外周边还分布着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弹洞,也是炮弹轰击造成的,墙体上的子弹痕迹更是不计其数,当年战斗的惨烈跃然墙上。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包括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及尾厅等六个部分。纪念馆以一封谢晋元在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开篇,展现了以谢晋元为首的“八百壮士”在国难当前之际,舍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展现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决心。

新党员谢留枝抚摸着残垣断壁,感慨地说:前不久刚看过电影《八佰》,当时忍不住流下了热泪。这次实地参观,更是震撼不已。一座仓库,因为“八百”英雄的坚守,而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记忆。新时代,中华民族力量渐强,在腹背受敌的国际环境中,我们仍需艰苦奋斗,牢记使命。”党员韩香锁谈及感想时提到:我们要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於行之而止矣。”  ——荀子

分党委书记李萍在出发前和参观学习过程中多次强调,红色研学的目的是激发大家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大家主动思考的能力,并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然后身体力行去实践。她给出了此次研学活动的关键词:兴趣、参与、思考、分享、讨论、反思、总结、践行。

强化学习要“趁热打铁”。整个红色研学的旅程是紧张的、快节奏的,每天每人行走的步数平均都在两三万步。炎热的天气更是助长了疲惫的程度。每天回到驻地都是晚上九、十点钟。安放好行李,来不及洗漱,二十分钟之内,全体学员都一个不少的在大厅或是会议室集合。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几个老同志,率先垂范,从不缺席。动情的分享、热烈的讨论、认真的总结、深刻的反思、未来的规划。校领导陈勇民、分党委书记李萍、马院韩老师对活动中闪光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辅导,更加深了学员们的思想认识和理解程度,帮助学员消化吸收、巩固提高。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学习效率高、理解快、收获大。每天学习结束,大厅里时钟的指针都指向了第二天。

强化学习要“固化成果”。要让每一天都是充实的一天,在感动与悲怆中重温历史的凝重;每一天都是热血的一天,在勇敢与奉献中坚定爱国的信念。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革命的故事镌刻在每一位共产党员心中,革命的精神也深深鼓舞着每一位红学研讨组成员,立志要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做一名有使命感的共产党员,有信仰有追求有责任心的人民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党的精神融入到每个人的工作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到坚定信念,永保奋斗精神,永保教育情怀!

强化学习要“从我开始”。“补钙”不是一时的事,是一辈子的事。要从每个人开始,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扎扎实实,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在“新党员访谈老党员”活动中,校领导陈勇民从自己由对党的向往追求到正式入党的经历说到“信仰与追求的力量无比强大”“这些年来凭着对党的信仰和追求,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始终如一的认真工作。这几十年的工作中我始终视党籍如生命,坚持什么都可以丢,党籍不能丢,严格要求自己。正是秉承着既然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思想,也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我对黄科大产生了越来越深的感情。”在陈校长爱国、爱党、爱校,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走的精神感召下,大家纷纷表示要从对中国共产党党史、革命史的学习中,从对革命英烈的铭记和缅怀中检视理想信念,汲取前进动力,继承弘扬革命传统,坚定强化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教育初心,为黄河科技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质量发展继续努力奋斗!

强化学习要“积极践行”。分党委副书记张松炎在分享时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要恭行”,坚定理想信念不是讲空话、唱高调,不仅要成为共识,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为每个人的具体的行动。红色研学旅行是做好学生工作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今后要多多组织这样的活动。通过知识学习、情感激荡、信念固化、意志磨炼和行为引导等丰富的研学旅行环节,真正落实“寓教于乐”。团学组织负责人王娜和张丽红表示:把爱国主义和红色传统、红色精神有效传播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是此次红色研学的根本任务。要把握好引导的内容和角度,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重点解决引导内容的针对性、传播路径的适用性和工作对象的普遍性问题,真正使思想引导工作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头脑中深深扎根。

强化学习要立足“培育新人”。“学党史、强信念、育新人”,落脚点在于“育新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者并行不悖。作为红色研学活动的延伸,5月11日,李萍院长带领全体学员来到上海行健职业学院进行学习交流。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于2002年设立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单位。学前教育系目前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专业。学院坚持“师范教育加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定位,秉承“全实践”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中心,中高职贯通、高本贯通相结合的立体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上海市高职高专一流专业建设示范专业。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模式和功能齐全的教学环境、设施设备,给学员们带来了震撼和前所未有的压力。学员们纷纷表示,要以奋勇争先、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找准差距,对标标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切实做好高质量升学和高质量就业,实现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较大提升。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学院前进和发展的必修课。  ——李萍

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5月13日——红色研学返校的第二天,职业技术学院分党委召开了“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教育初心”研学活动总结分享会。大家围绕学以致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下一步在全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安排部署。大家一致认为,党史学习教育绝不是一般性的知识灌输和教学辅导。要始终与高校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帮助师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真正明晰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学史明理是整个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环节,要把基础夯实,后续学习教育才能高起点展开、高标准推进。学史明理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工作抓手、内容范例和教学支撑,要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工作做深做细。

最后,职业技术学院分党委书记李萍对此次红色研学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从培根铸魂的维度把握学史明理的关键重点。明旗帜引领之理、明人民至上之理、明实事求是之理、明青春奋斗之理。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关于青年工作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掌握工作学习的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引导师生明白奋斗的意义、把准奋斗的方向。“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全体师生党员要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在党史学习中强化自强不息、“奋斗最美”等观念,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从立德树人的向度拓展学史明理的成效成果。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担当立德树人使命职责与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通起来。首先要精研深读悟。原原本本读书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可采取党员带群众、老师带学生的办法,制定阅读学习计划,读起来、议起来、写起来,做到边读边写边理解,边记边议边提高;实现联学联做、学研互促、学用结合,构建大的党史学习教育格局;在学院设置学习专区、专题图书室、党史阅读角,为师生学史知史、明德明理提供保障、营造氛围。

在教学方面,组织领导干部、党员骨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做好党的历史和党的思想理论宣讲员、阐释员,多渠道开展主题宣讲,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听众,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听众,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听众。要不断推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举措,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方面加强探索,拓宽师生学党史讲党史的方法和渠道;加强思政课网络平台建设,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提升党史教研质量;邀请名师大家在重要时间节点、针对党史重点问题,举办讲座和网络公开课,组织师生开展党史“微宣讲”短视频大赛等活动。所有任课教师要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力军,都要能给学生讲清楚、说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基本道理。在全院形成人人讲党史、处处学党史的生动局面。  

分党委书记李萍最后强调,学习党史,是学院前进和发展的必修课。只有不断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聚力抓好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践行所学、所信之理,持续提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层次水平,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南三环与紫荆山南路交叉口向南500米) 
电话:(0371)88857601 68782660 68880120
黄河科技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1999至今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2420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117号